特色病案 - 陈大舜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您的位置: 陈大舜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特色病案详细

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案一则

发布时间:2018-06-12 18:49

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案

    曹某某,女, 37岁,2012520日初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4年,伴牙龈发炎,隐隐作痛,手足发热,自觉上火,口干咽燥,不能食辛辣食物,舌红少津,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肝肾阴津不足,虚火上炎。

    治法:滋阴生津,清降虚火。

    方药:二至丸、清骨散、增液汤加减

    女贞子10g,旱莲草10g,枸杞子15g,沙参15g,麦冬10g,生地黄15g,玄参10g,银柴胡10g,地骨皮15g,胡黄连6g,桔梗10g,甘草10g,藿香梗10g,苏梗10g, 7剂,每天1剂,煎服2次。并嘱患者忌食辛辣油炸腥发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白开水,保持二便通畅,注意口腔卫生。

    2012527日二诊:服上方症情减轻,口腔溃疡、牙龈疼痛好转,手足心时热时冷,口苦,欲呕,口涩,苔薄黄,脉弦细。仍守原方加减,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太子参10g,生地黄10g,山茱萸10g,淮山药15g, 麦冬10g,石斛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夏枯草10g,又开7剂。

    201263日三诊:服上方效果较好,口腔溃疡显著好转,牙龈疼痛明显减轻,仍有手足心时热时冷,口苦,舌脉同前。处方:上方去太子参,加沙参10g,郁金10g,又开7剂。

    2012617日四诊:症情缓解,口腔溃疡及牙龈肿痛已愈,但手心仍热,自汗,口干,咽喉不适,舌脉同前。处方:(1)淮山药10g,太子参15g,沙参10g,麦冬10g,生地黄15g,银柴胡10g,地骨皮15g,山茱萸15g,石斛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又开7剂。(2)知柏地黄丸, 2瓶,8/次,3/日。

    (按语):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以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伴有局部灼热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口疮”、“口糜”、“口疳”范畴。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经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口疮临床见证颇多,其中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最为多见,本案即为典型的肝肾阴液亏虚,虚火上炎证。先生以《证

治准绳》二至丸女贞子、早莲草合《温病条辨》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黄,加沙参、枸杞子滋补肝肾阴液,旱莲草、生地黄兼以清热凉血止痛;以《证治准绳》清骨散之银柴胡、地骨皮、胡黄连清透虚热;薇香梗、苏梗、桔梗除阴液不足之肝体失用,气机不畅以和血止痛;甘草调药和中。二诊有手心时冷时热及口苦、欲呕症,遂以《伤寒论》小柴胡汤之柴胡、黄芩、法半夏、太子参(代人参)和解少阳,疏理肝胆气机,此处以太子参代人参,取其气阴双补之用;又以小儿药证直诀》补肾阴名方六味地黄丸“三补”之山药、山茱萸、生地黄(代熟地黄)滋养肝肾阴液,此处以生地黄代熟地黄,取其滋阴清热,凉血止痛之功。三诊又恐太子参有补气助火之疑,为保险起见,改为沙参,并加郁金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四诊患者口腔溃疡及牙龈肿痛痊愈,但阴虚证仍有,故仍以滋养阴液,清降虚火之法治之,并以知柏地黄丸缓效图之。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案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