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病案 - 陈大舜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您的位置: 陈大舜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特色病案详细

小儿泄泻病案一则

发布时间:2018-06-12 18:20

儿童泄泻案

李某某,男, 6岁, 201263日初诊。腹泻1周,每日3~5次,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而臭,肛门有热感,纳差,口干,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细弦。

辨证:饮食不节,脾胃不和,湿热内蕴,肠腑传化失常。

治法:清热利湿,和胃止泻。

方药:葛根芩连汤、藿朴夏苓汤、左金丸加减

黄芩10g,葛根20g,黄连6g,甘草3g,吴茱萸5g,川厚朴6g,藿香10g,法半夏10g,陈皮5g,茯苓10g,秦皮10g, 7剂,每天1剂,煎服2次。嘱患者饮食清淡,易于消化而富有营养,忌辛温香燥、腥发及肥甘厚味之品。

2012610日二诊:腹泻已愈,但食欲较差,苔薄白微腻,脉细弦。处方:太子参10g,莲子肉10g,茯苓10g,白术10g,白扁豆10g,淮山药10g,砂仁3g,薏苡仁15g,陈皮5g,藿香梗10g,苏梗10g,鸡内金10g,山楂10g,又开14剂。

(按语):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多由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邪内盛所致。泄者,泄露之意,大便稀溏,时作时止,病势较缓;泻者,倾泻之意,大便如水倾注而直下,病势较急,故前贤以大便溏薄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临床难以截然分开,故合而论之。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疾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泄泻的病变主脏在脾,病理因素主要是湿,《医宗必读》有“无湿不成泻”之说,脾虚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关键。本案泄泻是因饮食不节,脾胃不和引起湿热内蕴,肠腑传化失常所致。治当清热利湿,和胃止泻。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有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药组成,具有解表清里止泻之功,用治协热下利证。藿朴夏苓汤出自《感证辑要》,共有11味药,此处选用|藿、朴、夏、苓四药增强健脾化湿之效。另外,黄连与吴茱萸两药是左金丸的药物组成,仅在用量上有所改变,连稍重于萸,偏于清,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陈皮、秦皮增强清热利湿、理气止痛之效。二诊时泄泻即愈,又因患者食欲较差,泻后伤脾,遂改用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助运,兼以化湿以止泻,另加陈皮、藿香梗、苏梗、鸡内金、山楂增强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之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小儿泄泻病案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