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病案 - 黄政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您的位置: 黄政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特色病案详细

胸痹心痛(气滞血瘀证)

发布时间:2021-03-04 21:48

王某,男,70岁。201264日初诊。主诉:活动后胸闷胸痛10余年。患者活动后胸闷胸痛已10余年,2012514日于当地医院诊断为: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经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压等处理,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现症见:活动后胸闷胸痛,刺痛为主,伴胸胁胀满,纳可,二便正常。舌黯苔黄厚,脉弦。ECG示:(1)窦性心律;(2V2-V4导联ST-T改变。血生化:心肌酶谱正常。西医诊断:(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中医诊断:胸痹心痛。

辨证: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化瘀,通脉止痛,解郁除热。

处方:加味丹参饮加减

丹参15g,川芎15g,红花10g,生地黄15g,当归10g,柴胡10g,薏苡仁20g,牛膝20g,黄芩6g,甘草3g7剂,水煎服,1日分2次口服。嘱清淡饮食。

201779日二诊: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但停药后复发,活动后出现胸部刺痛,气短乏力,头晕,口干,夜寐欠安,纳可,二便调。舌红苔少,脉弦细。辨证为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用炙甘草汤合加味丹参饮加减:

炙甘草25g,西洋参15g,桂枝10g,生地黄15g,玄参10g,丹参15g,当归10g,红花5g,川芎10g,五味子5g,酸枣仁10g,厚朴10g14剂,水煎服,一日分2次口服。

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遂未再次前来就诊。

病案分析: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心痛源流》中云:夫心主诸阳,又主阴血,故因邪而阳气郁则痛,阳虚而邪盛者亦痛,因邪而阴血凝注者痛,阴虚而邪盛者亦痛。阐释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之证。黄老师认为本虚多为气阴两虚,标实多责之痰凝、血瘀、气滞,其原因多与现代人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劳累,终日少动,饮食作息规律紊乱相关。工作劳累而少动之人体质多见气虚气滞,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推动无力而致血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多食肥甘厚腻,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常,痰浊内生,阻滞脉道;脾为湿困生化不足,或年老体衰肾虚不荣,致心血不足而见阴虚诸症。本案患者以胸部闷痛、刺痛为主,且胸胁胀满,脉弦,为气滞血瘀之象。因患者病程日久,瘀滞化热,可见舌苔黄厚。血与气关系密切,不可须臾相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故予加味丹参饮活血化瘀,加柴胡行气除胀,并助血行。因有郁热之象,加清热燥湿之黄连、胜湿清热之薏苡仁、引火下行之牛膝,从上中下三焦清热解郁。二诊时虽诸症皆有好转,但仍有胸部刺痛之瘀血未尽之象,另见气短乏力、头晕口干、夜寐欠安,结合舌脉可辨证为气阴两虚证,多为胸痹心痛久病之后的表现;因痰瘀久滞,郁而化热,耗伤气血精液。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处方之以炙甘草汤合加味丹参饮。加味丹参饮是黄老师治疗胸痹心痛的常用方剂,十分切合胸痹心痛病“心脉痹阻”的病机。而炙甘草汤则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加之阳气不振,无力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阴血不足,心体失养,或心阳虚弱,不能温养心脉,故心动悸。治宜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黄老师取两方相合而加减,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缓急养心;以西洋参易人参,合生地黄气阴双补,生津止渴,并可防桂枝辛香走窜太过;五味子益气生津除烦,虚烦不寐加酸枣仁宁心安神,阴虚烦渴加玄参滋阴降火;加味丹参饮活血通络,祛瘀生新。全方既可甘温,益气养阴,又可辛香,活血通络,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故而取效。

上述三个医案均以益气活血养阴为基本治法,基本方为加味丹参饮,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四诊合参,分别加以通络止痛、化痰利气、宣郁泄热等治法,故提示我们,胸痹心痛病虽以益气活血养阴为只要治疗大法,但临证时尚需根据具体证候灵活加减化裁,方可有的放矢。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胸痹心痛(气滞血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