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电子院报第172期第三版172-3详细

肿瘤“种子”喜欢这样的土壤 中医专家提醒: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渐趋年轻化,患者经常有这样的疑问“一不嚼槟榔二不抽烟三不宵夜,为何就被肿瘤‘偏爱’了呢?”、“医生,我是肿瘤病人,中医能不能治疗?”     对肿瘤的正确认知是肿瘤防治的关键。本文将从“种子-土壤”学说谈一谈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中医对肿瘤防治。


肿瘤种子的产生

其实人体也像汽车一样,具有刹车和油门系统,刹车(帮助控制细胞有序分裂或导致细胞适时凋亡)、油门(促进细胞生长分裂和存活的特定基因),如果刹车失灵或者油门踩得过猛,体内正常的细胞就获得了无限增殖的“超能力”而发生了恶变,这就是种子的形成。  更加令人抓狂的是,它除了自己会无限的生长,还会转移侵犯其他的器官和组织,导致癌症“种子”遍布全身。

肿瘤“种子”喜欢这样的土壤

1989年英国的一名外科医生Paget首次提出肿瘤转移的“种子-土壤”学说,他提出,“植物结籽时,种子被带向四面八方,但只有落在合适的土壤上,它们才能生存和生长”。如果种子指的癌细胞,那么土壤就是癌细胞转移的目的地,癌细胞不只停留在初发的位置上还会随着淋巴、血管进行扩散转移,而肿瘤的转移亦需要一个适合的“土壤”,“土壤”从医学上来讲就是适合肿瘤生长的微环境。



如何预防“种子”的产生
     关键在于“培养正气”、“外避邪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培养正气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正气充盛与否密切相关,正气充沛,则气血旺盛,脏腑功能强健,机体抗病能力强。因此,未病先防的关键是调养正气以抵御外邪。培养正气要从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调养,结合适量的运动,气机调畅,津血流行,关节疏利,正气充盛,抗病力强,病邪无由入其腠理。除了日常调护,患者还可以采取中医“四法合一”的措施,即内服、膏药贴敷、针刺、灸法以达扶助正气的目的。

外避邪气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的病因与病毒、不洁生活习惯、霉菌等相关。比如宫颈癌发病主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病毒性肝炎、食用黄曲霉素是导致肝癌发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注重卫生,防止环境、水源和食物污染,对六淫,疫病等应避其毒气。


如何处理“种子”

如果癌症种子已经产生,中医认为需“既病早治”,肿瘤属于形气神当中的形质病,即已经生成了有形之异物,发生与“虚、痰、毒、瘀”密切相关。“虚”:指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亏虚不仅会导致肿瘤的发生,手术及放化疗亦会损伤体内气血;因此如何有效扶助正气,增强人体免疫监控能力从而提高肿瘤的治愈率,是中医治疗肿瘤的关键。“痰”:既是发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百病皆由痰作祟,中医对某些顽症痼疾、坚硬的癌肿,均认为与痰相关。“瘀”:肿瘤通常表现为坚硬如石,牢不可动,痛处不移者,中医认为乃瘀血所致,现代医学表明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血液高凝、高粘、高聚状态,容易发生栓塞性疾病。“毒”:中医把能夺人生命之恶性肿瘤,视为有“癌毒”,毒根深藏,常药难以奏效。以上四种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在整个病程中交替发生、夹杂从化,使肿瘤趋于复杂化。因此通过扶正、化痰、祛瘀、解毒再结合西医治疗手段,肿瘤或许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治愈。


如何改变“土壤”环境

肿瘤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西医的手术及放化疗等手段,往往可以达到带瘤生存甚至治愈、无瘤生存状态,这时候改变土壤环境(微环境),预防肿瘤的复发及转移,中医治未病思想中的“瘥后防复”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的微环境适合癌瘤种子的复发及转移呢?

免疫力低下的环境

免疫力相当于中医所说的正气,“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药能够扶助正气,调节免疫细胞所处微环境,提高免疫细胞数量及活性,增强机体免疫监视功能,抑制免疫逃逸,决定着预后转归。

慢性炎症的环境

研究发现痰湿体质患者体内TNF-α及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痰随气机升降,淫溢流窜,遍生癌肿,现今所论转移的淋巴结,亦认为是痰凝的结果。

氧供障碍的环境

对血瘀证多年的研究证实“血瘀”的病理生理本质就是氧供障碍,缺血缺氧环境可在基因水平上调控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促使其分泌增加,诱导肿瘤血管新生来恢复血流供应,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医防治肿瘤离不开化瘀散结这一原则。因此当肿瘤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完全缓解后,应继续予以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从“虚”、“痰”、“瘀”论治,调节人体阴阳,防止“种子”的播散。基于“种子-土壤”学说探讨中医防治恶性肿瘤,突显出了中医治未病之“未病先防(预防种子产生)、既病早治(处理种子)、瘥后防复(改变土壤环境)”的治疗理念,将“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中医肿瘤学领域,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的提前干预。临床上还需辨证与辨病、扶正与驱邪相结合,灵活运用扶正、化痰、祛瘀、解毒法,遵从“多学科个体化”治疗原则,结合现代医学,对于延缓和减少肿瘤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刘华 李杳瑶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第172期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