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电子院报第165期第四版第四版详细

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专栏】“医道根于民  抗疫见初心 ”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

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一滴翰墨,半卷青史。长江滚滚,淘尽英雄。

河山带砺,每到危难之际,总有人讴歌英雄。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种英雄的形象。

孟子说,英雄是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往无前;林则徐说,英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果敢无畏;李清照说,英雄要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神圣信仰,杜甫说,英雄还需“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功名作为,金庸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习近平总书记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自古,英雄都是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的人,是光芒万丈,所向披靡的存在。我放下手中书卷,想象如今的英雄,该是怎样英姿飒爽的美好模样。

可我想象不出。

眼前浮现的,只有一张脸,一张张被口罩勒变形的,狼狈不堪的脸;一双手,一双双反复冲洗消毒的,肿胀皲裂的手;一个背影、一个个被汗水浸透的,写着名字的背影。他们逆着朔风,逆着月光,逆着人潮,渐行渐远,只留下一行印,一行普普通通,却义无反顾的脚印。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以往熙攘的人流不再,车流不再,喧嚣不再,唯有夜色无垠。

他们在未知的泥泞的黑暗里,踩下脚印。纵然前路千沟万壑,纵然眼下黯淡无光,纵然远方荆棘满路,也挡不住他们负重前行的脚步。

那样孤独,又那样坚定。

他们走进援鄂的方舱,将姓名和鼓励写在身上,给患者人间四月的暖阳;他们把辛苦和热爱画成漫画,给战友同舟共济的力量;他们让中药和针灸发挥疗效,给全国人民战胜病毒的希望。

他们留守本院的战场,秉承一颗赤胆仁心,尽付一生所学所知,以实力来防控,用勤勉来应战。他们以实际的行动践行当初许下的从医誓言,用科学的方法打赢这场烽火连天的战役。健康所致,生命所托,于无声处彰显医者的职责和本色。

他们奔跑在筹备防疫物资的路上。疫情发展迅猛,一面是防疫和治疗工作的紧迫,而在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防护物资的紧缺,成了悬在每个人心上的一把刀子。这同样是一场艰难的抗疫阻击战,白衣们去守护生命,而他们来守护白衣。排除万难,努力采购,奔走相告,呼吁捐赠,他们牟足劲、拼了命地与时间赛跑,才牢牢守护住这片后方的阵地。

基辛格在《论中国》里曾经写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疫情当前,时局维艰。面对病毒肆虐,面对感染风险,面对防护物资紧缺,永远有人挺身而出,有人坚定值守,有人默默奉献。

那些岁月静好的深夜,他们可能刚刚摘下护目镜和防护口罩,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脸上深深的勒痕还未褪去;

那些落日熔金的傍晚,他们可能才吃上第一口未留一丝余温的盒饭,狼吞虎咽风卷残云,饥饿,使人无暇顾及个人形象;

那些东方欲晓的黎明,他们可能在机场等待了搭载着防护物资的晚点航班一整夜,抬头活动脖颈,才发现天已经蒙蒙亮了。

他们背负着数以万计的希望,却只能在孤独和坚忍中默默积蓄力量,熬过一段冷暖自知的岁月——

“方便面特别好吃。” 一桶泡面,就是50岁的重症医学科主任在方舱医院的生日晚餐。面对镜头,那憨憨的笑言,却让人觉得莫名心酸,仿佛那一路逆行的辛苦,那披星戴月的蹉跎,都不在其中。

“我不能哭,护目镜不能花,我还要继续工作。”24岁女护士护目镜上的水汽,曾经模糊了多少人的视线;不知道更有多少白衣战士,用坚定的背影掩饰了防护服下的伤痕累累和大汗淋漓;

“不敢告诉父母,他们会担心。”女医生挡着脸,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不知道这个瞒天过海的女儿,刺痛了多少父母的柔软。又让多少习惯了来日方长的人,恍然发觉世事的残忍无常。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所谓勇气,是人在明知风险的时候,却依然去做该做的事。写下这封请战书的人,不曾因付出汗水流下泪水,但提及家中妻儿,话音未落,眼泪早已在眼眶打转。冲锋陷阵的勇士,身着白衣犹如盔甲,可看似坚硬的盔甲之下,却是一片柔软温暖。

脱下白衣,他们是父母的希望,孩子的依靠;但当他们穿上白衣,便犹如披上战袍,摇身一变,成为了病毒的“狙击手”,患者的“生命线”。

一袭白衣鏖战,刺破疫情的黑夜,才迎来破晓的黎明。

天光乍破,云霞初透。当第一缕金晖撕裂黑夜,我才发现,这个世上,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神明,只有一个又一个血肉之躯的凡人,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才有了划破黑夜的光芒。

他们并未身披铠甲,却是我的盖世英雄。(周欣星

(本文获得征文比赛二等奖)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第165期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