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健康知识详细

立冬养生 | 防寒为重!中医专家推荐这几道药膳……

发布时间:2021-11-08 08:52 作者: 旷惠桃

今年11月7日将迎来“立冬”,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冬季来临,天气渐冷,天寒地冻,寒风凛冽,寒气逼人,同时万物收藏,开始规避寒冷。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旷惠桃教授提醒,立冬养生,当以防寒为要务,切记不当“夜归人”。

冬季常见三类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寒冬到来,人体受到寒气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痉挛,血流缓慢,血液瘀滞,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部缺血缺氧,并加速血栓的形成,从而诱发心肌梗塞或脑梗塞;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这对患高血压者来说,又极易引起出血性脑中风,甚至死亡。

呼吸道疾病  

寒冬季节也是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天寒地冻,容易引起全身受凉,呼吸道局部温度随之降低,抵抗力减弱,病毒或细菌极易入侵,原来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细菌也乘机捣乱,从而导致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发生,并导致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呼吸道疾病加重。

风湿性疾病  

风湿病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冬日寒冷至极,稍有不慎,如年老体弱者未及时添衣,或早晚寒冷时外出锻炼,或接触冷水冷物等,极易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病。特别是爱俏的年轻女性,冬季也常穿薄衣短裙,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特别敏感,遭受寒冷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日久易发生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立冬养生  防寒为要

添衣深居 规避外寒

寒冬时节,人们需及时添加衣物,规避风寒湿等外邪侵袭,特别是寒性体质者,平时怕风怕冷,手足冰冷,天气寒冷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外出需穿戴严实,尽量不穿短衣短裤,女士少穿裙服,最好带帽子、口罩、手套,注意保暖,避免风寒入侵。

特别提醒中老年朋友,冬季当深居简出,早晚气温更低,寒气伤人威力更大,故不宜清晨或深夜外出,以免感受风寒而发生感冒、风湿甚至心脑血管疾病等。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告诫:“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切记不当“夜归人”。

少近生冷 避免内寒

尽量不吃冷食、冷饮、冷水果;尽量少用冷水洗头、洗脸、洗手、洗澡等,《内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胃)”,近进生冷容易导致呼吸道,消化道、风湿类疾病等;中老年人尽量少冬泳,避免风寒湿伤及筋骨关节、肺胃等内脏和机体阳气,内脏受伤或机体阳气不足,导致寒湿、痰浊与瘀血之邪内生,这些病理性产物,极易引起风湿、中风、心梗等疾病发生。

当阳锻炼 助阳驱寒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经常锻炼可提高正气,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内经》指出冬季当“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冬季最佳锻炼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9-11时、下午3-5时,于天气晴朗、太阳高照时进行。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跳保健体操、广场舞等有氧运动。在阳光下运动,能吸取太阳光热量,补充身体阳气以去除体内寒邪。

注意暖足 温经散寒

俗话说:“寒从脚起”,人体的脚部脂肪少,而且许多穴位与人的内脏相对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多脏腑不适。寒冬季节可以采用这几种方式加强脚部锻炼和保暖:

▲随时踮脚。双脚并拢站直,踮起脚后跟,脚掌、脚趾着地,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步幅甩臂行走,每天20分钟左右;雨天可在室内原地踮足反复20次左右,以不疲劳为度,注意循序渐进。

▲睡前用苏梗桂枝生姜汤泡脚。紫苏梗、桂枝各30克,生姜10克,加水半盆煮开5分钟,趁热泡脚,泡手25-30分钟,有散寒除湿,温通经络作用。

▲双足足底按摩。对足部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进行按、揉、拍、打,有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等功效,可防治消化不良、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多梦,关节麻痛等多种疾病、症。故民间有“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的说法。

药膳温补 温肾驱寒

“冬令进补,来春打虎”,中医认为,“肾主冬”,冬季进补,注重补肾。可选择食用温养补肾类药膳以及黑色食品,以达温肾驱寒目的。推荐药膳三款:

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金匮要略》)

材料:当归15克、生姜10克、羊肉500克、生姜6片。

做法:中药稍浸泡;羊肉洗净,切块,放入加了姜葱、料酒的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补虚、补肾壮阳、强肌健骨、温阳驱寒。对血虚有寒而引起四肢冰冷,腹中冷痛等有奇效。堪称“冬季温补第一方”。

▲ 黑豆筒骨汤

材料:筒骨(猪牛羊骨均可)200克,黑豆90克,红枣、生姜少许。

做法:把全部用料洗净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至豆熟肉烂,加盐等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强筋壮骨,补益肝肾,通络除湿。对腰膝酸痛,关节疼痛,四肢麻木冷痛有防治作用。

▲黄芪桂枝乌鸡汤

材料:乌鸡300克,生黄芪60克,桂枝10克,当归12克,生姜10克,红枣5个。

做法:乌鸡洗净去内脏;黄芪、当归、桂枝、生姜,红枣(后放)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鸡肉酥烂为度,去掉药物,加入红枣再炖煮19分钟左右,调味即可,食肉喝汤。

功效:补益气血、温补肝肾,温经散寒。对肝肾亏虚,气虚不足,见疲乏无力,头昏目眩,脱发白发,腰膝冷痛,耳聋耳鸣者有良效。

END

旷惠桃: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导师、医院首届名医、内科学术带头人。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特聘专家,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会常务理事,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医50年,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主编《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内科分册》、《中医内科查房手册》等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擅长:治疗风湿、类风湿、硬皮病、强脊、痛风、狼疮、雷诺氏病、白塞病、干燥症、肩周炎、颈腰椎病、皮肌炎、筋膜炎、产后风湿病、失眠、咳嗽、哮喘、内伤发热、慢性胃病、肾病、内科疑难杂症及亚健康调理。牵头研制“三虎丸”、“痛风克颗粒”、“益肾颗粒”在临床广泛使用。

坐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立冬养生 | 防寒为重!中医专家推荐这几道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