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健康知识详细

小暑养生,重在养阳,多喝这几种茶……

发布时间:2022-07-08 08:46 作者: 黄柳向 摄影: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暄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眼中“小暑”的意境。

今天是阴历小暑节气,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小暑时节气温高升,潮湿多雨,天气炎热,阳光猛烈,雷暴频繁,万物狂长。

在暑气逼人的环境下,很容易导致阳气宣发太过。而且天气炎热,人们喜欢长时间地待在空调房里,贪凉饮冷,造成内寒过重,从而导致体内阳气的虚衰,容易乏力、体倦,甚至兼有脾胃不和、纳呆胸闷。

那么,小暑节气我们应该怎样养生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黄柳向进行了详细介绍。

《内经》中早已提出了相关的养生原则,如“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是中医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之一,谓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应避免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在小暑时节,即要特别注意保护好阳气。


起居方面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 无厌于日。“夏季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果、长势旺盛,人们应当晚睡早起,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起居方面,可以适当晚睡早起,但不宜熬夜。23点至次日凌晨1点,肝经正盛,诸血归心,熬夜易耗伤心血,宜在22点半以前就寝,有益于夏季养阳气。

老年人及8岁以下儿童应在20点前入睡为好。早起宜6点左右。研究发现,早起者通常头脑更清醒,能够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较高的活动,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

午间高温时段暑气旺盛不宜外出,中午应睡养生觉。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此时休息有利于人体阴阳的转化,午睡是中午养生的最佳方式。午觉一般以30分钟左右为宜。

起居方面还应注意避免风扇和空调直吹。考虑到这一时节湿气较重,建议空调打开除湿功能,温度设定不低于26°C,衣服应选择吸汗透气的面料,促进湿气散发。


饮食方面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吃到七、八分饱最佳,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夏季宜食用低糖、低盐、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多食淡水鱼,少食红肉,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容易便秘,大便黄而臭。这类人群应饮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苦瓜、白萝卜、番茄、绿豆等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

同时,还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夏季食用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煮汤喝也可以防暑健脾祛湿。

夏季应少吃肥甘厚腻,少吃或不吃冷饮,尤其是平素脾胃虚弱者,这些食物生寒生湿,容易影响脾胃运化。饮品可选用绿豆汤、酸梅汤、金银花茶、菊花茶之类。

若胃口差者可选用乌梅陈皮茶、山楂金银花茶;失眠、口疮者可选用淡竹叶莲心茶;头晕、面红目赤者可选用菊花槐花茶、桑叶菊花茶;口干口渴者可选用麦冬白茅根茶、西瓜皮茶;舌苔厚、口中异味者可选用荷叶藿香佩兰茶等。饮品以温为佳,不宜过热,更不宜冰镇冷饮,温食以助阳气。


运动方面

养阳宜动,顾护正气,疏通经络畅气血。运动时间宜选在早上或晚上。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量出汗耗损津液。白天以室内活动为主,推荐太极拳、八段锦以及瑜伽、养生操等轻运动项目。运动出汗后,不要对着冷风直吹或喝冷饮。


情志方面

夏季为心所主,“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夏季养生“使之无怒”,静心养阳,须避免情绪的剧烈波动,可以多培养读书、书法、绘画、唱歌等有助于放松身心的兴趣爱好。


中医调理

暑邪多夹湿,易耗气伤津,中医调理注重健脾胃祛湿养阳。气阴两虚脉弱者可以服用生脉饮,或麦冬5克、西洋参3克、桂圆肉3~5克泡水喝。

艾灸是温阳祛湿的重要方法,可以用温和灸,灸关元、中脘、脾俞、肾俞、命门、大椎、至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日常可以佩戴藿香、佩兰、苍术等制成的香囊,酌情服用藿香正气液、十滴水,可以醒神通窍、芳香化湿以防治中暑。



黄柳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师从程丑夫教授。从医20余年的经历,工作认真负责、踏实,医学理论知识扎实,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知识正确处理内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尤擅长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包括熟练地运用胃肠镜诊疗技术。经过多年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磨合,临证思维不断地修正,临床诊疗技术也日趋娴熟,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诊治思路,如在准确地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运用经验方药保留灌肠、中药脐疗、中医定向透药以及穴位敷贴等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等等,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了疑难病的诊断率,且降低了误诊率。临床经验丰富,抢救危重病人成功较高,受到了病人及家属好评。经验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也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门诊时间:周一、二全天,周三、五上午

供稿:黄柳向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小暑养生,重在养阳,多喝这几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