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中药知识详细

中药合理用药知识

发布时间:2021-06-29 11:51 作者:

一、中药用量应如何掌握?

中医治病,即使诊断明确、选药合理,但用药剂量不当也难获效。一般来说,中药须按药典、指南、说明书规定的用量服用,如用量过小,效力不足,则不能达到治疗效果,甚至贻误病情;反之,如用量过大,药力太猛,可致克伐人体正气。中药用药剂量可以下几条原则掌握使用

1)质地疏松易煎出药物有效成分中药,如花、叶、全草之类,用量宜。质不易煎出药物有效成分中药,如矿石、贝壳之类,用量宜重。

(2)芳香走窜中药剂量宜小,味厚滋腻中药剂量可稍大。

(3)鲜药用量比药用量大。

(4)同样的方药,入汤剂的剂量比入丸散的剂量要大。

(5)青壮年用药剂量可稍大,老年人剂量应减少,婴幼儿按年龄体重换算使用。女性月经、怀孕和哺乳期,应特别注意掌握用药剂量。一般1岁内的婴儿可用成人量的1/5或1/42~5岁可用成人量的1/41/3;5~10岁可用成人量的1/31/2;10~14岁可用成人量3/4。60岁以上老年人可用成人量的1/2~3/4。

6)急重症病人用药剂量可适当加大,轻症病人用药剂量轻。疾病初起或体质较强者用药剂量可稍大,久病体弱者用药剂量宜适当减少。

7)毒性大的药物,如乌头类(附、川乌、草乌)、马钱子、豆等,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随病情变化而增减,无毒的中药用量可稍大些。

二、如何掌握中药的最佳服用时间?

适时服药使之维持一定的体内药物浓度,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反应,是合理使用中药的重要一环。一般中药宜空腹服用,但特殊疾病应特殊对待,应根据药物性质、不同病和人体饮食起居规律等具体情况决定,现列举如下。

(1)大多数中药一日剂量分2~3次服。如汤剂头煎、二煎合并分2次服。成药每日24次。但为了避免食物的影响,通常宜在空腹或半空腹服用。补益药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归脾丸等,宜饭前服,以利充分吸收;制酸止痛药乌贝散、胃病散等饭前服可直接中和胃酸、保护胃粘膜;某些恶心性祛痰药如桔梗、远志、紫菀等含植物皂苷,须饭前服才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而呈祛痰作用。

(2)消食导滞的健胃剂如健脾丸、保和丸、香砂实丸、神曲等,饭后片刻服可充分接触食物,发挥消食化积、宽中除胀作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黄连素片、黄连羊肝丸等,宜饭后服,以免刺激胃粘膜引起胃腔部不适。

(3)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调整服药时间和次数。如抗心绞痛的苏冰滴丸、冠心苏合丸,除早晚各服1次外,心绞痛发作时可随时加服1次;泻下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全剂应分2~3次服,首服得下即可,无大便时再继续服用;麻黄汤用于太阳病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可一日多次服,中病即止

(4)根据病情具体情况掌握用药。如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应睡前服,以利镇静安眠;回逆汤回阳救逆,苏合香丸通关开窍,以及安宫牛黄丸等急救药物宜及时投药;峻下逐水剂如十枣汤应清晨空腹,可避免晚间频繁起床小便之扰驱虫药最好清晨空腹时服

(5)根据病人特定的生理条件和体质特点服药。如补肾固冲丸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应在未孕之前一日3次连续服用2个月,怀孕后用泰山盘石散安胎,宜每隔3~5日进一服,连续3~4个月,以适应孕妇生理特点,避免多服伤胎。调经药宜在临近经期前数日服

三、中药服药期间有何忌口?

忌口是指在服用某些中药期间要忌食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破坏药效,或发生不良反应。由于病性、药性和食性的不同,具体到不同的疾病,其饮食禁忌各不相同。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服用人参、党参期间,应忌食萝卜、绿豆。因为两药药性、药效不同,会抵消其部分作用。

(2)服用珍珠母、枣仁、贝母、半夏时,应忌饮茶,以免茶叶中的鞣质与之反应而降低药效。

(3)热证,忌食辛辣油炸及温补性食物和烟、酒等刺激之品。

(4)寒证,忌食生冷瓜果、清凉饮料及清泄性食品。

(5)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痨嗽咳血者忌食辛辣、鱼腥、油腻、甜黏食品及烟、酒等刺激性物品,以免助火生痰

(6)肝阳上亢者忌食葱蒜荤菜、膏粱厚味等辛热助阳之品。

7)消化不良者,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之物。

8)风疹、瘙痒等过敏性疾病或皮肤病,以及哮喘等病应忌食含有异性蛋白的“发物”,如鱼虾,海味腥膻之物,以免过敏反应加重病情。

9)胸痹心痛、心悸失眠的患者忌食肥肉、动物内脏等食物及烟、酒、茶、咖啡及辛辣刺激性物品。

10)水肿患者忌盐。

(11)消渴病人忌糖。

(12)疮疡脓肿等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

(13)脾胃虚弱、胃脘疼痛、消化不良、泄泻疾病的患者忌食生冷寒滑、油炸坚硬、黏腻壅滞、阻塞气机的食物

(14)湿热黄疸、肝郁胁痛、肝阳眩晕、癫痫发狂等忌食肥甘、动物脂肪、内脏及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蕴湿积热之品

忌口对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掌握。

四、中药和西药联用应注意什么?

合理的西药联合使用,可起到相辅相成、协同增效、减少用量、缩短疗程、扩大用药范围及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但不合理的联用则可出现有害的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甚至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现将一些常见中西药不宜联用情况列举如下

(1)产生或增加毒副作用。如洋地黄与含蟾酥的中成药(如麝香保心丸、喉症丸、六神丸等)联用可导致洋地黄中毒;甘草、鹿茸等含糖皮质激素成分中药与阿司匹林联用出现消化道溃疡;银杏叶制剂与阿司匹林制剂联用易致出血现象;银杏叶与地高辛合用可使地高辛的游离血药浓度明显升高,易造成中毒;含有机酸成分中药(乌梅、木瓜)与阿司匹林合用,可使其排泄减少,加重肾脏的毒副作用;含朱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健脑九、梅花点舌丸、人丹、七厘散、紫雪丹、苏合香丸等不宜与具有还原性西药,如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等同服。因为它们在胃肠道中可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物,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3)降低药物疗效如酸性中药或中成药(山楂、乌梅、乌梅丸等)与碱性西药(氨茶碱、胃舒平)联用,降低疗效;磺胺类药物与含有机酸中药联用,出现结晶尿;碱性中药(硼砂、龙齿、煅龙骨)与酸性西药(阿司匹林、胃蛋白酶合剂)联用,降低疗效。含钙离子中药如石膏、龙骨、龙齿、珍珠、牡蛎等,与四环素类、异烟肼类联用,可形成络合物,降低疗效。

3)因药物代谢方面的作用不宜同服。含有乙醇的中成药如风湿骨痛药、国公酒等药酒,不宜与西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降糖灵、胰岛素、华法令等同用。因为乙醇是一种药酶诱导剂,能使肝脏药酶活性增强,使上述西药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药性下降。含鞣质中药(大黄、地榆等)与酶制剂(淀粉酶、胰酶等)联用,使酶的效价降低,影响药物代谢。

五、妊娠妇女不应使用哪些中药?

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药。某些中药有损害母体及胎以致引起墮胎的毒副作用,根据药物对母体及胎损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禁用药和慎用药。禁用药妊娠期间绝对不能使用,慎用药可根据孕妇体质及病情需要审慎使用。现列举如下。

(1)禁用类:为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中药,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

(2)慎用类:通经祛瘀类中药,如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虎杖、卷柏、三七等行气破滞类中药,如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仁等辛热燥烈类中药,如附子、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窍类中药,如冬葵子、瞿麦、木通、通草、漏芦等。

六、儿童服用中药汤剂应注意什么?

服药时间:儿童服用中药宜在餐后30~60分钟为好,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黏膜的刺激。服用中药后1小时不宜喝牛奶、豆浆等,以免中药成分与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急病则不拘于此。

服药频率: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确定服药次数。新病、急性病一日可多次频服,剂量不宜太大,中病即止;慢性病可一日两次服,或间断服药。

服药方式:小儿服药,应根据年龄大小,采取不同方法。能自己服用者,尽可能鼓励自服;拒服者,大人则要固定其手、头,用小芍将药液顺嘴边慢慢喂入,使之自然咽下;新生儿可用奶瓶喂药;重危昏迷患儿,则可鼻饲给药。不管患儿大小,喂服中药不可急于求成,要防止药液误入气管。

服药后不宜马上剧烈活动,应休息一会儿,有利于药物吸收,以免活动过大而引发呕吐。服药时尽可能不加糖,以免影响药效,确因药苦无法入口者,可酌加白糖、冰糖或甘草水。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中药合理用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