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概述 - 中医内科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及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您的位置: 中医内科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及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概述详细

2015-2020年度,实验室从国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以“心病、脑病、肝病、脾胃病病证和创新药物研究”为突破,致力构建“病证结合-方证对应-作用机制-药效物质-临床转化”紧密结合的研究平台。发表SCI论文221篇,获科研奖励50项,获授权专利27项。成果转化33项,共转化6782.51万元。

1. 在重大疾病标准制定、病证理论、发病机制、技术方法及创新药物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

(1)共同制订了国内首个《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国内外首个《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以及《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等标准10项。

(2)首次提出了抑郁类疾病中医“脑郁”病机新理论、“脾肾相关”的脑肠轴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医五脏相关学说。创新性提出“阴阳黄”病证名和“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和治疗方案,临床已推广应用。

(3)首创“四时调阳”全生命周期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建立以“主态、从态、兼态”为核心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制定了慢性心力衰竭心阳虚证、心气虚证及不同病理因素中西医结合诊断量表。

(4)通过七味白术散的抗病毒和调菌群机理研究,为肠道病原生物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策略,对利用疾病相关重要肠道酶建立中医药辨证论治标准化诊疗技术意义重大。阐明了脑梗死的关键病因病机及其血瘀证病理生理实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首次采用“有效成分辨识-活性验证-数据挖掘-功效物质”研究策略,创新性建立了复方中药活性成分群辨识方法。创建了适宜中药多成分体系的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奠定了组分中药和组合化药新药创制的“量-时-效”研究基础;应用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院士团队)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主要关键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6)基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虚、瘀”病机与方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其药物筛选构建了技术平台,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抗脑缺血药物“脑泰方”等成功转化,研发的百事乐胶囊等抗抑郁系列方药成为湖南春光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的潜力支柱型产品。

2.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切实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和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影响较大

实验室牵头制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方案,提交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办法”报告等。依托心病研究方向成立了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湖南省唯一)、国家重大疑难疾病(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牵头单位(该病种全国仅2个试点项目)。成功研制医院制剂29种,与国内医药企业合作进行临床新药研究38项,研发的治未病系列产品在“湘中医”医疗联盟推广使用,年产值超5000万元,有力的推动了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