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我院尤昭玲教授获评全国名中医
为弘扬大医精诚医德医风,激励广大中医药人才踔厉奋发、勇担使命,人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评选出第四届国医大师及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并于7月20日举行表彰大会。
我院妇产科知名专家尤昭玲教授获评全国名中医。
国医大师熊继柏、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戴爱国、医院党委书记程博与全国名中医尤昭玲在会场合影
尤昭玲
全国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身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会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妇幼健康分会名誉会长,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女职工、湖南省“三八”红旗手、湖南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清晨太阳初升之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尤昭玲教授的诊室外早已排起了长队,这些都是从全国各地慕名来求诊的不孕症患者,诊室内则是尤昭玲坚定的身影,她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1976年尤昭玲本科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进入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工作。在耳闻目睹了中医治疗疾病的神奇疗效后,被中医药的魅力打动,从此她便沉迷于《金匮要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反复思索诵读,最终凭着过人的记忆力、不懈的努力及严谨的治学精神,在当时研究生录取率极低的情况下,于1980年考取湖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郭振球教授,系统学习了中医的理、法、方、药,并逐渐将其运用于临床,此后她始终保持着对中医的坚守和执着,在中医道路上漫漫求索。
从医近50年,尤昭玲一直致力于中医药治疗女性不孕症、月经不调等疾病。她将女性形象地比喻成花,需被悉心呵护,将自己比成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愿以自身之力润泽万千女性,让每一朵花都能绽放。求诊的患者中,大多数是为求子而来,在尤昭玲的帮助下,她们终于得偿所愿。尤昭玲的诊室里,天天都能收到患者成功受孕的喜讯,患者们尊敬地称她为当代“送子观音”,并将经她治疗后产下的孩子称为“尤宝宝”。
尤昭玲与“尤宝宝”合影
38岁的谢女士曾因不孕症辗转于各大医院,四处求诊无果。幸运的是,经人推荐,她找到了尤昭玲。诊疗过程中,她潸然泪下,道出了自己的艰难求子历程。尤昭玲耐心地听完患者讲述,仔细查看了患者病例,详细分析患者不孕的症结所在,同时结合患者舌、脉情况,精准定位,辨证治疗,并为其制定了系统的中医药助孕方案。最终,经过三个月调治,谢女士成功受孕,整个孕期都有中医药保驾护航,直至健康诞下宝宝。当谢女士欣喜地抱着宝宝来与尤昭玲合影时,再次落下了幸福而感动的泪水。类似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40岁的刘女士因为两次宫外孕史导致一侧输卵管被手术切除,另一侧输卵管功能也严重障碍。在自身怀孕概率微乎其微、宫外孕率极高的情况下,无奈选择了试管婴儿这种费用很高且不一定能一次成功的治疗方法。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加之多次的手术史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刘女士的卵巢功能开始提前衰退,取出的卵泡数目不足,即使费尽心思取出的两枚卵泡也因为质量不佳而两次未着床。多次的失败让刘女士难以承受,就在她想要放弃的时候,有病友向她推荐了尤昭玲。
就诊时,尤昭玲向刘女士详细地解释了她怀孕失败的原因,需要从提高卵泡的数量和质量入手治疗,并使用中医药在移植前期改善宫腔环境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在移植期帮助受精卵顺利着床。经过4个月的治疗,终于传来了刘女士怀孕的好消息。尤昭玲嘱咐她,孕期一定要多加小心,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馈赠,坚持服中医药安胎养胎,刘女士最终顺利产下一个男婴,这令她深深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力量。
尤昭玲常说:“医术之难,医妇人尤难;欲攻其难,必须利其器。”她精勤不倦,以心悟妙,精读、精通《诸病源候论·妇人篇》《妇人大全良方》《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等女科专著,以厚根基,并坚持博学、勤学、善学以开眼界。
尤昭玲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讲座
尤昭玲密切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紧扣亟待解决的疑难临床问题,巧学善思。对于“宫腔粘连” “子宫切口假腔”等新病症,在许多医生还未完全认识的情况下,尤昭玲已经组建了完整的诊治方案,她主张以中为主,中西结合,西为中用,擅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时更新知识体系。
尤昭玲在继承中创新,率先提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医调治的理念与完整方案,首创“药—贴—膳”三法联用,疗效显著。针对“子宫切口假腔”,尤昭玲从“虚、热、瘀”论治,治以益气清热,收涩化瘀,达到收敛疮口、止血调经的目的。尤昭玲对妇科疾病防治之法不求玄虚,但求实用,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尤氏女科论治体系。
尤昭玲首先提出“生殖链终端效应”的临证假说,围绕胞宫、卵巢、卵泡、泡膜、卵管、结合带,用中医综合手段诊治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输卵管病变等妇科疑难病证。在妇科血证方面,她以睿智的眼光和思路,立足子宫内膜,用现代医学知识为中医妇科的血证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立足胎盘及母胎界面,基于膜重塑、胎盘重构等过程中复杂的妊娠免疫耐受机制,研究中医药安胎机制;立足卵巢,从卵泡发育与破裂、排卵机制、黄体功能等角度,为中药助排卵治疗排卵障碍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她最早提出和阐述宫环出血病的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证治;首创女科四论(巢宫论、卵膜论、冰山论、纳胎论);提出五部望诊相参诊法和妇人双手脉诊法;提出“辨卵调泡八法”、 “调膜十法”、“假腔”三部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三期三法;推崇食疗,创暖巢煲、养泡煲、养膜煲、安胎煲等“十三太煲”,研制女性调理之粥方5类、汤方10类、茶方6类、酒方3类。如此严谨细致的治学作风,实乃大医之“精”。
尤昭玲构建中医妇科诊断、病案、方药、调治、养护于一体的电子病案大数据平台,实现中医妇科理论认识、诊断方法、治疗路径、评价方案的循证管理;坚持基于临床的科学研究,科研成果斐然,主持各级重大科研项目12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主编学术著作18部,担任《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主编、《中医妇科学》副主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1篇,积数十年经验而著有《尤氏女科临证心悟》《尤昭玲妇科临证药对》《尤昭玲细说女人病》《妇科临床方剂学》等。这些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妇科基础理论,在中医妇科学术传承、融炼创新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西医妇科生殖领域享有颇高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
2014年10月8日,日本学者到尤昭玲工作室参观学习
尤昭玲注重中医学术传承和发展,成立了尤昭玲中医妇科工作室,建立了辐射全国、培养中医妇科传承—创新型人才的流动站,通过学历教育、师承带徒、项目培育、继续教育培训、巡讲指导等多种方式,将毕生经验倾囊相授,先后培养境内外硕士研究生147名、博士研究生56名、博士后8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学术继承人2名;省级学术继承人37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四、五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2名,门下弟子遍布国内外。
尤昭玲常对学生说, “只有不断刻苦学习与阅读,汲取精华,才能丰富自身中医底蕴”,叮嘱学生要永守职业道德,拥有美好心灵、精良医技,做一名堂堂正正、自信仁爱的悬壶人。在教学上,她毫无保留地将自身经验传授给每一位弟子,一视同仁;在生活上,时常关心弟子们的动态,总能在最需要时给予最真诚的帮助。在学生心中,她不仅是授业传道的老师,更是德馨仁善的中医领路人。
尤昭玲也常被跟随了自己几十年的学生们深深感动,她说:“我依然将自己和我的学生们比作一滴水,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成为溪流、江河,最后汇入中医药大海,润泽万千妇女同胞。”她殷切地希望学生们能将自己所学发扬光大,为更多女性送去福音。
尤昭玲在传授临床诊疗经验
尤昭玲致力于将自身理论思想和临床经验惠及全球,近5年受邀赴美国、日本、北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讲学数十场,赴全国各地妇科学术会议演讲百余场,在中医妇科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一直被同行所敬佩。近期许多学术会议通过线上举行,同行们的热情只增不减,一听到有尤昭玲的讲座,即使牺牲休息时间也要仔细听完她的课程。尤昭玲对于学术授课更是严谨认真,每一次授课课件中的每一个标点和字符都是她亲手所敲,是她日日夜夜奋斗的成果。她说:“身体力行,才能更好地将我的所知所学、所感所悟传授给大家。”
尤昭玲近50年行医生涯中,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为本,以悬壶济世、福泽于民为任。尤昭玲始终奋斗在临床一线,每周坚持坐诊5天,每年接诊2万余人,近50年共接诊70万余人。因求诊人数太多,总能听到患者说一号难求,尤昭玲便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加班为患者看诊。
72岁的她坐诊时却精神饱满,耐心询问病情,患者有不解之处,总是和颜悦色、不厌其烦、通俗易懂地加以解释,尽心为患者排忧解难。每一位就诊过的患者都会感叹,经尤昭玲解释后,如拨云见日,病情发展和下一步治疗方案瞬间清晰明了,感到希望之路就在前方,同时也被尤昭玲敏捷的思维和独特的见解所折服。尤昭玲精心印制了各种妇科病症调护手册,开放公众号平台,一对一制作尤氏助孕监排指导单,亲自短信沟通指导受孕,对于外地患者,大多留下联系方式,以随时了解病情变化加以指导。这种对患者高度负责的医风得到患者的称道,同时更为莘莘学子和同行医者树立了楷模,此即大医之“诚”。
尤昭玲常说:“要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把病看好。”临床上她从不盲目检查,不开大处方,在处方用药上尽量做到药廉效好,对于使用的每一味药都会进行斟酌。她深知每位患者的不容易,对患者一视同仁,时常教导学生们, “为他人治病视为疗己疾”,体恤患者疾苦。当得知患者既往治疗顺序或治疗方案错误时,常常痛心疾首,甚至还会拍着大腿为患者感到可惜,然后又会继续为患者排忧解难,详尽地向患者分析, “如果可以重来,我们会怎么做;现在不能重来了,我们会怎么样帮你”。
她对每一位患者关心入微,但对于她自己的身体健康却常常忽视,尤昭玲从不耽误患者看诊的时间,甚至通过少喝水来节约患者的时间。每周坚持坐诊并加班加点,好几次尤昭玲甚至因低血糖晕倒在看诊桌上,可她补充能量稍作调整后,又笑着和大家说:“没事,我们继续”。每每有人问她,何不放下工作轻松生活,她给出了五大理由:一,习惯了为患者排忧解难;二,舍不得患者;三,坐诊是一种乐趣;四,想为社会分担责任、贡献力量;五,看到患者治愈,喜悦地当上母亲,对自己也是一种鼓舞。这令患者和学生们都不禁心疼又钦佩,无不因为有这样的医生、老师而感动,此谓大医之“德”。
疫情期间,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不少备孕及孕期女性忧心忡忡,一方面想要来院诊疗,另一方面又对疫情有所顾虑。尤昭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深知患者艰辛的寻医求子之路,决心发挥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优势,结合孕产妇特殊生理病理特点,精心设计了备孕、已孕、试管、安胎、哺乳五期的家用新冠肺炎预防方、预防香囊等,秉承国粹,扶正防卫,安全可靠,护母佑子。至今,尤昭玲已为生育困难的患者成功助孕生子万余例以上,为万千家庭带去了福音与欢笑。
尤昭玲耕耘杏林近50年,作为学者,她博极医源,勤学广识,继承创新;作为师者,她传道授业,倾囊相授,桃李芬芳;作为医者,她技高术精,德艺双馨,福泽于民。她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坚强及大医的风范,其“精”“诚” “德”感化了所有人。
尤昭玲曾这样感悟道:“一路走来,走到哪里,都能照亮追梦的前方;走到哪里,都能获得同行之人的温暖与求助者的信赖,唯有此便值得”。尤昭玲形容自己是“为女人而生的女人”,她秉性刚直却有着一颗玲珑心,对待患者皆如至亲,有着殷切无私的情怀。她一生专注女性生殖健康,倾尽毕生心血于女性孕育,认为女人皆如花,需因花施“养”,因季施“养”,让女性之花开得娇艳美丽,芬芳怡人。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